筋燥甚,故缩而不伸也。然此二症,多起大泻大痢之后,治者务要认定阴、阳实据,自然获效。
甚则加制附子,去生姜、黄芩。不数年而声华藉甚,远近争迎者纷至沓来,不啻和缓之往还于秦晋也。
所服之方,多从表散,延今二十三朝,身热转为潮热,如瘅疟之状,反无汗,大便易,色如漆,中有血块,肉全消,筋脉动惕,苔刺唇焦,神昏如醉,伏热稽留,无由以泄,夺血无汗,夺汗无血,表液已枯,里血复竭,邪正两亡,殊难奏捷,勉拟一方,质诸明哲。所谓热蒸气腾,壮火食气是也。
臣与十服,其病立瘥。仲景又立此方于狐惑门,详《金匮要略》。